形态描述
两偶臂间距离短于偶臂与奇臂间距离,后者距离约为前者的两倍。三臂直伸、或两偶臂微向中轴内弯。各臂之长为臂基部宽的5-7倍(有时可达8倍)。各臂的近心段瘦细,延向远心段逐渐膨大至末端成为全臂最宽部分。因此整个臂形成棒槌状。又各臂末端常具1-2根小骨针。中央室常由三个同心环构成,各同心环之距离大致相等。翼膜形状随年龄而异,幼体的呈凹陷状以至平直并仅覆盖于臂的近心段(图217a,b),成体翼膜完整,可以包被至各臂端部分,在奇臂两侧,翼膜形成两个丘突,较老成体在两臂之下更形成第三个丘突(图217c,d,e)。位于丘突之假臂,最初仅略见其形迹(图217c)。其后则比较完全,并具同心形的内骨环,此时结构与Popofsky的标本最相似(图217d)。年老个体更形成第三假臂(图217e)。
标本测量(微米) IOAS-R146(图220)臂长(自盘中心起算)248-250、宽(最窄至最宽)30-100。
标本采集地 东海28°N,124°E(1959年12月)。
标本测量(微米) IOAS-R146(图220)臂长(自盘中心起算)248-250、宽(最窄至最宽)30-100。
标本采集地 东海28°N,124°E(1959年12月)。
国内分布